年龄跨度近40年!成都世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揭晓,多元体育版图引关注

成都世运会中国代表团名单一公布,就在公众里引发了很大讨论。没想到这支队伍里有50岁的射箭老将,还有13岁的滑板小将,年龄跨度差不多有四十年。更特别的是,这次参赛名单里头,第一次有了10名残疾人运动员。他们靠着自己的毅力,要参加健全人的比赛,用弓箭和呼吸管挑战极限,这完全体现出竞技体育的多元和包容。

集训基地里,各项比赛的筹备也挺有意思。武术是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,集训氛围紧张又精彩。90后的年轻教练带着00后选手,钻研难度达到9.8的新招式,就想在赛场上引人注意。另一边的自由潜水队里,残疾人运动员在训练池里拼命训练。他们得在水下屏住呼吸超过180秒,这既是对身体的考验,也是对心理的极限挑战。不同项目的运动员之间,还出现了很多奇妙的场景。比如说啦啦操队员和摩托艇运动员,因为场地安排,一起挤在一个更衣室里,这画面比比赛本身还吸引人。

好多首次亮相的项目也成了新话题。像飞盘,新成立的飞盘国家队里,居然有三名中学体育老师。训练的时候,他们用的战术板上还有三角函数公式,让人觉得又好笑又无奈。软式曲棍球队也挺值得说的,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到了34岁,队员大多来自业余联赛,平时比赛还得自己掏钱买护具。队长接受采访的时候说,这种“边赛边贴钱”的参赛方式虽然难,可大家都乐在其中。这让人不禁想起1981年,中国第一次参加世运会,那时候的运动员也基本都是非职业选手。

这次世运会把竞技和日常生活联系得更紧了。在成都的街头,说不定你就会和未来的冠军选手擦肩而过。像龙舟队的鼓手,据说可能就是个普通上班族。实际上,中国代表团里三分之二的运动员都是业余身份,好多人都在生活和运动之间找平衡。50岁的射箭老将艾新亮和13岁的滑板小将一起走进理疗室,这样的场景就是竞技体育的终极意义:除了奖牌,每个普通人对运动的热爱都该得到尊重和鼓励。这份名单展现的,是一幅多样化的体育版图,也是无数普通人追逐梦想的缩影。

内容及图片来源于公共网络,如有问题和不当之处请联系作者删除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