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足球史上少有顶级黑人门将?

这些年,现场球迷对黑人球员的言语攻击事件时有爆发,甚至有越演越烈的趋势。诚然,这一种现象的发生是只看肤色,而不分场上位置。不过,要是针对的是门将,他就是几乎一个不会移动的箭靶。

在球门背后的看台,往往都是俱乐部季票持有者最多的死忠看台,激进球迷的比例最高。试想一下,黑人门将去打客场,至少有半场站在对方的死忠看台面前,在45分钟的时间内,一直被祸上及先人下至妻儿的口号轰炸,守门员的心态会不会出问题,球队会不会更容易失球?

在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区,足球是一项大众运动,并非精英运动,自然深受普遍观念的影响,哪怕这观念无比落后。在大众的普遍观念彻底进步之前,黑人守门员所面对的额外心理压力是难以避免的。考虑到上述一点,球队管理层倾向于使用水平大概一致的白人竞争者,这说得过去。

第二点,门将是很吃经验的球场位置,培养的周期和巅峰维持期都相当长。大部分顶级的门将至少在27-28岁才进入巅峰,在35岁的时候依然处在一线。

问题来了,无论是任何体育领域的巨星,在27岁之前就因为不自律堕落的球星,黑人运动员的比例是否最高,大家心里有数。

这么一看,顶级俱乐部自然更愿意培养一个白人门将,稳稳妥妥一养十年。

肤色上的有色滤镜,这是主观因素,确实会让黑人球员容易消失在世界顶级守门员的行列。不过,笔者认为这并非根因。

正所谓,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。针对TOP级别守门员的肤色分布现象,此言同样成立。

大部分黑人球员都是泥腿子出身的平民。他们自小在野球场上练技术,目标自然希望是闯出名堂,以足球帮助家庭甚至家族脱贫。

都曾听过来自贫民窟的天才妖人们一夜成名的励志故事,但可曾听过这些人中有门将?

孩童时代的野球,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踢过。在笔者参与过的赛事之中,门将一职都是失球后轮换场上人选担任的。

再说,其他位置,有球有脚就能练习。从小开始就按门将标准培养孩子,至少家庭需要承担其这个孩子的手套&更换手套的费用吧。再到地方的专业队层面看,特意安排专业的门将教练指导1-2位青年球员,对于一支欠发达地区当地的职业入门球队而言,同样是一笔性价比不太高的额外支出。

现实,就是如此骨感。如果说上述针对的是非洲足球青训,那么欧美的足球青训为何也难出世界顶级的门将呢?

在第一点存在的前提下,他们其实是不太愿意让天赋爆炸的黑人孩子优先去练习门将的。综合各种主观客观因素,顶级黑人门将自然稀世。

想要改变这一个现象,吐槽不公起到的作用太小。最有效的方法,自当奥纳纳在顶级赛场上好好地证明自己的实力,做得比前辈恩耶马、迪达等前辈们更加出色,哪怕他已经比同档次的门将更加的努力了。商业足球世界,为球队抢下积分的能力,远比肤色重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