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宋文化纵横谈】宋代蹴鞠比赛风云

作者:李沁隆

开封,作为北宋的首都,民间有着浓厚的蹴鞠文化。“宝马嘶风车击毂,东市斗鸡西市鞠”“东城丝纲蹴红毯,北里琼楼唱石州”,说的是城市中的蹴鞠比赛;“乡村年少那知此,处处喧呼蹴鞠场”,说的是农村少年的蹴鞠比赛;“舞馀燕玉锦缠头,又著红靴踢绣球”,说的是女子蹴鞠比赛。据《事林广记》记载,宋代的蹴鞠分为“白打”和“筑球”。前者偏表演,后者则为两队对抗的形式。

民间蹴鞠主要在各种瓦子勾栏中,以商业表演性质为主,民间也有自己的蹴鞠俱乐部。《梦粱录》中记载,“更有蹴鞠、打球、射水弩社,则非仕宦者为之,盖一等富室郎君,风流子弟,与闲人所习也”,这种社团不是官员士大夫专享的,而是属于民间百姓的娱乐组织。

不仅民间如此热爱蹴鞠,皇帝也是球迷。《宋史》中曾记载,宋太宗与亲王、宰相、归宋的淮海国王(原吴越王)钱俶与众多大臣一起在大明殿举行蹴鞠比赛。宋徽宗更是皇帝球迷的代表,正是在他在位时期,才有了高俅、李邦彦等因球技得宠的故事。在观看宫廷女性蹴鞠比赛时,宋徽宗还赋诗“韶光婉媚属清明,敞宴斯辰到穆清。近密被宣争蹴鞠,两朋庭际角输赢”,以此展示其对蹴鞠比赛的喜爱。

蹴鞠比赛因其娱乐性、大众性,自然与节日产生关联,成为一项重要的庆祝活动。宋代蹴鞠比赛的影响广泛,这种风俗从北宋到南宋不减,从东京到临安更胜,以至陆游诗云,“蹴鞠场万人看,秋千旗下一春忙。”

时光荏苒,变的是规则,不变的是民间对荣耀的渴念,是体育对地域灵魂的塑形。千年前的大宋东京,大家早已谙熟,蹴鞠——足球的灵魂,在街头巷尾呐喊的声浪中。

Top